同樣都是練推舉 shoulder press,在健身房就會看到有的人是站著練,有的人卻是坐著練,有的人用槓鈴練,有的卻用啞鈴練。所以到底怎樣的練法才是最棒的呢?
一份挪威的研究報告,其找了15個22歲的年輕人來做測試,這些人不是競力或舉重選手,平均擁有5年的重訓經驗。讓他們分別利用啞鈴、槓鈴搭配坐姿、站姿來推舉,然後記錄其肌肉各部位的肌電圖EMG以及力氣最大1RM重量來比較之間的差別。
肌電圖顯示結果
前肩(前三角肌)
- 坐姿槓鈴 vs 坐姿啞鈴,坐姿啞鈴的肌肉活化度(muscle activation)多了11%
- 站姿槓鈴 vs 站姿啞鈴,站姿啞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15%
- 坐姿啞鈴 vs 站姿啞鈴,站姿啞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8%
肌肉活化度:站姿啞鈴>坐姿啞鈴>坐/站姿槓鈴
中肩(中三角肌)
- 站姿槓鈴 vs 站姿啞鈴,站姿啞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7%
- 坐姿啞鈴 vs 站姿槓鈴,站姿槓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7%
肌肉活化度:站姿啞鈴>站姿槓鈴>坐姿啞鈴
後肩(後三角肌)
- 站姿槓鈴 vs 站姿啞鈴,站姿槓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25%
- 坐姿啞鈴 vs 站姿啞鈴,坐姿啞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24%
肌肉活化度:站姿槓鈴>坐姿槓鈴>站姿啞鈴
手臂(二頭肌)
- 坐姿槓鈴 vs 坐姿啞鈴,坐姿槓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33%
- 站姿槓鈴 vs 站姿啞鈴,站姿槓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16%
- 坐姿啞鈴 vs 站姿啞鈴,站姿啞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23%
肌肉活化度:坐姿槓鈴>站姿槓鈴>站姿啞鈴>站姿啞鈴
手臂(三頭肌)
- 站姿槓鈴 vs 站姿啞鈴,站姿槓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25%
- 坐姿啞鈴 vs 站姿啞鈴,坐姿槓鈴的肌肉活化度多了20%
肌肉活化度:站姿槓鈴>站姿啞鈴>站姿啞鈴
最大重量1RM測試結果
站姿槓鈴比站姿啞鈴多了7%的重量,也比坐姿啞鈴多了10%的重量。因此結論很明顯的就是
- 推舉overhead press的站姿會比坐姿需要更多的穩定度
- 推舉時的站姿會比坐姿的1RM重量來的低
- 和坐姿/ 槓鈴來比,相對地站姿/ 啞鈴推舉會需要最大的穩定度。
- 和坐姿槓鈴/或啞鈴以及站姿啞鈴相比,站姿槓鈴推舉可以讓二頭肌和三頭肌達到最大的刺激程度。
看完以上結過,我們不難理解為何運動選手或是健力選手,在練習肩膀時會選擇站姿推舉standing shoulder press。其不僅可以練更大的重量增強整體肌力,訓練到手臂二、三頭肌,同時還可以練到全身的穩定度。相對地健美選手因為想要更強烈地刺激肩膀,所以會選擇以坐姿啞鈴來加以訓練。這就是為何目的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。